《第5章手工設計PCB》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5章手工設計PCB(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同名教材配套電子教案,Protel 99 SE印制電路板設計教程,制作: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郭勇,聯(lián)系方式:,gy_,第5章 手工設計PCB,手工設計步驟,5.1 規(guī)劃印制板,5.2 裝載元件庫,5.3 放置元件,5.4 元件手工布局,5.5 放置焊盤、過
2、孔,5.6 手工布線,5.7 印制板輸出,本章小結(jié),手工設計PCB是用戶直接在PCB軟件中根據(jù)原理圖進行手工放置元件、焊盤、過孔等,并進行線路連接的操作過程,手工設計的一般步驟如下。,規(guī)劃印制電路板。,放置元件、焊盤、過孔等圖件。,元件布局。,手工布線。,電路調(diào)整。,輸出PCB。,以下采用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為例介紹手工布線方法,電路樣圖如圖5-1所示。,手工設計步驟,圖5-1 阻容耦合放大器,返回,在PCB設計中,首先要規(guī)劃印制板,即定義印制板的機械輪廓和電氣輪廓。,印制板的機械輪廓是指電路板的物理外形和尺寸,需要根據(jù)公司和制造商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規(guī)劃,機械輪廓定義在4個機械層上,比較合理的規(guī)劃機
3、械層的方法是在一個機械層上繪制電路板的物理輪廓,而在其它的機械層上放置物理尺寸、隊列標記和標題信息等。,印制板的電氣輪廓是指電路板上放置元件和布線的范圍,電氣輪廓一般定義在禁止布線層上,是一個封閉的區(qū)域。,通常在一般的電路設計中僅規(guī)劃PCB的電氣輪廓,本例中采用公制規(guī)劃,具體步驟如下。,執(zhí)行ViewToggle Units,設置單位制為公制(Metric)。,5.1 規(guī)劃印制板,在工作層設置中選中Keep Out Layer復選框,然后用鼠標單擊工作區(qū)下方標簽中的 ,將當前工作層設置為Keep Out Layer。,執(zhí)行菜單PlaceLine放置連線,一般規(guī)劃印制板從工作區(qū)的左下角開始。,將光
4、標移到工作區(qū)的某一點,如坐標(10,10)處,單擊鼠標左鍵,確定第一條邊的起點,將光標移到另一點,如坐標(60,10),再次單擊鼠標左鍵,定下連線終點,從而定下第一條邊線。,采用同樣方法繼續(xù)畫線,繪制一個尺寸為50mm50mm的閉合邊框,以此邊框作為電路板的尺寸,如圖5-2所示。此后,放置元件和布線都要在此邊框內(nèi)部進行。,返回,5.2 裝載元件庫,在進行PCB設計時,必須先設置好元件所在的元件庫,然后才能從相應元件庫中放置元件。,1.設置元件庫,在設計管理器中選中Browse PCB選項,在Browse下拉列表框中選擇Libraries,將其設置為元件庫瀏覽器。單擊Libraries欄下方的A
5、dd/Remove按鈕,出現(xiàn)添加/刪除庫對話框,在對話框中找到所需的庫文件,單擊Add按鈕裝載庫文件,單擊OK按鈕完成操作。這時,元件瀏覽器中將出現(xiàn)已加入的庫文件。,PCB99SE中,印制板庫文件位于Design Explorer 99 SELibraryPcb目錄下,常用的印制板庫文件是Generic Footprint文件夾中的Advpcb.ddb,本例中的元件均在該庫中。,元件也可以自行設計,調(diào)用自行設計的元件時必須裝載自定義的元件庫。,2.瀏覽元件圖形,打開了某個庫文件后,元件庫瀏覽器的Library欄內(nèi)將出現(xiàn)其庫中的元件庫名,在Component欄中顯示此元件庫中所有元件的封裝名稱。
6、選中某個封裝,下方的監(jiān)視器中將出現(xiàn)此元件封裝圖,如圖5-3所示。,若,覺得監(jiān)視器太小,可單擊元件庫瀏覽器右下角的Browse按鈕,屏幕彈出元件瀏覽窗口,進行元件瀏覽,從中可以獲得元件的封裝圖,窗口右下角的三個按鈕可用來調(diào)節(jié)圖形顯示的大小。,返回,5.3 放置元件,1.從元件庫中直接放置,從元件瀏覽器中選中元件后,單擊右下角的Place按鈕,光標便會跳到工作區(qū)中,同時還帶著該元件封裝,將光標移到合適位置后,單擊鼠標左鍵,放置該元件。,雙擊元件,屏幕彈出圖5-4所示的元件屬性對話框,可以修改元件屬性。,此對話框共有Properties、Designator、Comment三個選項卡,用于設置元件的
7、標號、注釋文字(標稱值或型號)、元件封裝所在層、元件封裝是否鎖定狀態(tài),注釋文字的字體、大小、所在層等。若按下Global按鈕,可以進行全局修改,方法與SCH99SE中的全局修改相同。,2.通過菜單或相應按鈕放置元件,執(zhí)行菜單PlaceComponent或單擊放置工具欄上按鈕 ,屏幕彈出放置元件對話框,如圖5-5所示,在Footprint欄中輸入元件封裝名,如圖中的AXIAL0.4(若不知道封裝名,可以單擊,Browse按鈕進行瀏覽);在Designator1欄中輸入元件標號,如圖中的R1;在Comment欄中輸入元件的標稱值或型號,如圖中的10k。參數(shù)設置完畢,單擊OK按鈕放置元件。,放置元件
8、后,系統(tǒng)提示繼續(xù)放置,元件標號自動加1(如R2),此時可以繼續(xù)放置元件,單擊Cancel按鈕退出放置狀態(tài)。,在圖5-2所示的禁止布線框中,根據(jù)原理圖執(zhí)行菜單Place,Component,依次放置電阻AXIAL0.4,電解電容RB.2/.4和三極管TO-5,如圖5-6所示。,返回,5.4 元件手工布局,元件放置完畢,應當從機械結(jié)構(gòu)、散熱、電磁干擾及布線的方便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元件布局,在布局時除了要考慮元件的位置外,還必須調(diào)整好絲網(wǎng)層上文字符號的位置。,1.手工移動元件,用鼠標拖動,光標移到元件上,按住鼠標左鍵不放,將元件拖動到目標位置。這種方法對沒有進行線路連接的元件比較方便。,使用Move菜
9、單下的命令移動元件,執(zhí)行菜單EditMoveComponent,光標變?yōu)槭?,移動光標到需要移動的元件處,單擊該元件,即可將該元件移動到所需的位置,單擊鼠標左鍵放置元件。,執(zhí)行菜單EditMoveDrag,也可以實現(xiàn)元件拖動。,移動元件時拖動連線的設置,對于已連接好印制導線的元件,希望移動元件時,印制導線也跟著一起移動,則在進行移動前,必須進行拖動連線的系統(tǒng)參數(shù)設置,使移動元件時工作在拖動連線狀態(tài),設置方法如下:,執(zhí)行菜單ToolsPreferences,屏幕彈出系統(tǒng)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選擇Options選項卡,在Component Drag區(qū)的Mode下拉列表框,選中Connected Trac
10、ks即可。,在PCB中快速定位元件,在PCB較大時,查找元件比較困難,此時可以采用Jump命令進行元件跳轉(zhuǎn)。,執(zhí)行菜單EditJumpComponent,屏幕彈出一個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填入要查找的元件標號,單擊OK按鈕,光標跳轉(zhuǎn)到指定元件上。,2.旋轉(zhuǎn)元件方向,選中元件,按住左鍵不放,同時按鍵水平翻轉(zhuǎn);按鍵垂直翻轉(zhuǎn);按空格鍵進行旋轉(zhuǎn),旋轉(zhuǎn)的角度可以通過執(zhí)行菜單ToolsPreferences進行設置,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中Options選項卡,在Rotation Step中設置旋轉(zhuǎn)角度,系統(tǒng)默認為90度。,圖5-7所示為布局調(diào)整后的印制板圖。,3.元件標注的調(diào)整,元件布局調(diào)整后,往往元件標注的位
11、置過于雜亂,盡管并不影響電路的正確性,但電路的可讀性差,在電路裝配或維修時不易識別元件,所以布局結(jié)束還必須對元件標注進行調(diào)整。,元件標注文字一般要求排列要整齊,文字方向要一致,不能將元件的標注文字放在元件的框內(nèi)或壓在焊盤或過孔上。元件標注的調(diào)整采用移動和旋轉(zhuǎn)的方式進行,與元件的操作相似;修改標注內(nèi)容可直接雙擊該標注文字,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進行修改。,圖5-7所示的元件布局圖,圖中元件的標注文字未調(diào)好,如標號C2、C3、C4、C5、R8、V2的文字方向與其它不同;標號R1、C1位于元件的框中,由于元件的標注文字在頂層絲網(wǎng)層上,標號將被元件覆蓋。經(jīng)過調(diào)整元件標注后的電路布局如圖5-8所示。,4.3D
12、預覽,Protel99SE提供有3D預覽功能,可以在電腦上直接預覽電路板的效果,根據(jù)預覽的情況可以重新調(diào)整元件布局。,執(zhí)行ViewBoard in 3D,或單擊 按鈕,對PCB進行3D預覽,產(chǎn)生3D預覽文件,在圖形左邊的設計管理器的Display區(qū)中,拖動視圖小窗口的坐標軸可以任意旋轉(zhuǎn)3D視圖。,圖5-9、圖5-10分別對應為圖5-7、圖5-8的3D視圖,從圖5-9中可以看出標號C1和R1被元件覆蓋。,返回,5.5 放置焊盤、過孔,1.放置焊盤,焊盤有穿透式的,也有僅放置在某一層面上的貼片式(主要用于表面封裝元件),外形有圓形、正方形和正八邊形等。,執(zhí)行PlacePad或單擊放置工具欄上按鈕
13、,進入放置焊盤狀態(tài),移動光標到合適位置后,單擊左鍵,放下一個焊盤,單擊鼠標右鍵,退出放置狀態(tài)。,在焊盤處于懸浮狀態(tài)時,按Tab鍵,調(diào)出焊盤的屬性對話框,如圖5-11所示。,對話框中,Properties選項卡主要設置焊盤形狀(Shape)、大?。⊿ize)、所在層(Layer)、編號(Designator)、孔徑(Hole Size)等,Advanced選項卡主要設置焊盤所在的網(wǎng)絡、焊盤的電氣類型及焊盤的鉆孔壁是否要鍍銅。一般自由焊盤的編號設置為0。,在自動布線中,必須對獨立焊盤進行網(wǎng)絡設置,這樣才能完成布線。設置網(wǎng)絡的方法為:在圖5-11所示的焊盤屬性對話框中選中Advanced選項卡,在N
14、et下拉列表框中選定所需的網(wǎng)絡。,對于已經(jīng)放置好的焊盤,雙擊焊盤也可以調(diào)出屬性對話框。,用鼠標單擊選中的焊盤,用鼠標左鍵點住控點,可以移動焊盤。,本例中,必須在輸入端、輸出端、電源端及接地端添加焊盤,以便與外部連接,放置焊盤后的電路如圖5-12所示。,2.放置過孔,過孔用于連接不同層上的印制導線,過孔有三種類型,分別是穿透式(Multi-layer)、隱藏式(Buried)和半隱藏式(Blind)。穿透式過孔導通底層和頂層,隱藏式導通相鄰內(nèi)部層,半隱藏式導通表面層與相鄰的內(nèi)部層。,執(zhí)行菜單PlaceVia或用單擊放置工具欄上按鈕 ,進入放置過孔狀態(tài),移動光,標到合適位置后,單擊左鍵,放下一個過
15、孔,此時仍處于放置過孔狀態(tài),可繼續(xù)放置過孔。,在放置過孔狀態(tài)下,按Tab鍵,調(diào)出屬性對話框。對話框中包括兩個選項卡,其中Properties選項卡設置過孔直徑、過孔鉆孔直徑、過孔所導通的層、過孔所在的網(wǎng)絡等。,本例中由于是單面板設計,無須使用過孔。,返回,5.6 手工布線,元件布局完成后,下一步就可以進行布線。所謂布線,就是用實際的印制導線連接元件。布線方法有手工布線和自動布線兩種。,5.6.1 手工布線,在布線時,應遵守信號線之間一般不布直角(特別是高頻狀態(tài)下),電源線、地線要加粗等原則,合理地進行手工布線。,1.為手工布線設置柵格,在進行手工布線時,如果柵格的設置不合理,布線可能出現(xiàn)銳角,
16、或者印制導線無法連接到焊盤上,因此必須合理地設置捕獲柵格尺寸。,設置捕獲柵格尺寸可以在電路工作區(qū)中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Snap Grid,屏幕彈出圖5-13所示的對話框,從中選擇捕獲柵格尺寸。,2.放置印制導線,導線可放置在任何工作層上,當放在信號層上時,具有電氣特性,稱為印制導線;當放置在其它層時,代表無電氣特性的繪圖,標志線。本例中是單面板,故布線層為Bottom Layer(底層)。,單擊小鍵盤上的鍵,將工作層切換到Bottom Layer。執(zhí)行菜單PlaceLine或單擊放置工具欄上按鈕 ,進入放置印制導線狀態(tài),將光標移到所需位置,單擊鼠標左鍵,定下印制導線起點,移動光標,拉出一條線,到需要的位置后再次單擊鼠標左鍵,即可定下一條印制導線。,在放置印制導線過程中,同時按下Shift+空格鍵,可以切換印制導線轉(zhuǎn)折方式,共有六種,分別是45度轉(zhuǎn)折、弧線轉(zhuǎn)折、90度轉(zhuǎn)折、圓弧角轉(zhuǎn)折、任意角度轉(zhuǎn)折和1/4圓弧轉(zhuǎn)折,如圖5-14所示。,3.設置手工布線的線寬,在手工放置印制導線時,系統(tǒng)默認的線寬是10mil,如果要修改銅膜的寬度,可以在放置銅膜的過程中按下鍵,屏幕彈出線寬設置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