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總3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故都的秋》教案(總3頁)(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故都的秋
教學(xué)目標:
1.感知作家獨特的視角,領(lǐng)悟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分析故都秋景的特點,體會作者贊美自然風物的真情以及內(nèi)心的憂思及落寞;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
教學(xué)重點:
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xué)難點:
推敲文中悲涼、傷感的情調(diào)的由來,從深層次理解此文的豐富內(nèi)涵。
教學(xué)方法:
誦讀法、移情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xué)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學(xué)過一首元曲小令《天凈沙·秋思》,大家還記得嗎?(師生齊背)
這首小令通過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的思歸之情。
那么大家能否再舉
2、出一些關(guān)于秋的詩句呢?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壯麗的湘江秋景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風中,杜甫讀到的是蒼涼)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讀到的是冷清、凄涼)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保▌⒂礤a否定古來的悲秋觀念,認為秋日勝過生氣盎然的春天,表現(xiàn)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都鐘情于秋,秋在他們的筆下顯得意蘊豐富,風情萬種。
丹桂飄香,秋菊傲霜,秋有味;秋風蕭瑟,殘荷聽雨,秋有聲;霜葉黃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飛,秋有形……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故都的秋》,看看秋之于作者,又有怎樣的秋色、秋聲、秋味
3、?
二、知人論世
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三、鑒賞課文
1、討論:本文的題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特點?
明確:總領(lǐng)句----“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保扒濉薄办o”“悲涼”是故都的秋的特點。這句話也是本文的文眼。
2、作者是通過哪些景象的刻劃來表現(xiàn)“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的?(找出文中所描繪的五幅畫,用四個字來概括每一幅畫的內(nèi)容)
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話涼秋日勝果
3、由景入情,把握情與景的關(guān)系
問:現(xiàn)在我們具體來看3—11段,看看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具體表現(xiàn)故都秋的清,凈,悲涼的,請同學(xué)朗誦3-11段,其
4、他同學(xué)邊聽邊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圈出表現(xiàn)秋天色彩的詞語,二是標出傳遞聲響的物名,現(xiàn)在請大家一道去神游故都,也去飽嘗故都的秋味。
庭院秋景:色彩——碧空,藍朵(冷色調(diào))情緒——清閑,寂寞
秋槐落蕊:景——無聲無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情——給人寂靜的感覺
景——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情——突出了秋的清,給人清靜悠閑的感覺;“落寞”,抒發(fā)了悲秋之感,緊扣了“悲涼”。
秋蟬殘鳴:冷清 悲涼 寂寞
秋雨話涼:聲音——雨:快,利索,不拖泥帶水,清爽人:緩慢,悠閑
情緒——悠閑,悲涼,寂寞
秋日勝果
5、:棗子樹淡綠微黃的顏色成熟至八九分清秋佳日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fù)習(xí)
二、繼續(xù)鑒賞
1、提問:縱觀全文,用最簡練的文字概括北國和南國秋的特點。文中為何多次提到南國之秋?
北國秋——清、靜、悲涼南國秋——慢、潤、淡
多次提南國之秋是為了烘托對比北國秋的特點,點出北國之秋味的醇厚、濃郁。
2、提問:本文的“形”、“神”是什么?形神的結(jié)合點是什么?
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風物,具體說是五幅秋色圖。文章的“神”是贊美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fā)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結(jié)合點”是“清、靜、悲涼”。
3、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
6、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提問:作者認為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最大的區(qū)別在哪個方面?能否用一個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從哪幾個角度入手的呢?
明確: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味。四個比喻用了對比手法,從飲食文化入手,讓人從飲食中的“味”去領(lǐng)悟秋之“味”,讓人從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強調(diào)南國之秋不及北國之秋抒發(fā)了作者對北國之秋的無比眷戀之情。
4、提問: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戀,對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diào)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
三、課文總結(jié)
7、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圍繞“清、靜、悲涼”的特點對故都的秋色、秋聲、秋味展開描繪,并以此抒發(fā)自己對故都的秋的深深眷戀之情,為了留住故都的秋作者甚至“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表現(xiàn)了濃厚的故都情結(jié)。郁達夫還將個人的不幸、政局的動蕩都融入到這故都的秋的描繪中,抒發(fā)了自己的家國之思。
故都的秋是一首詩,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畫,美麗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首歌,憂傷而蒼涼;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澀而清醇;
文學(xué)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結(jié)晶,欣賞它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尋覓與追尋,這種尋覓與追逐將永無止盡……
四、拓展訓(xùn)練
仿照下面這段話,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
南國之秋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例:北國之雪比起南國的雪來,正像是白酒之與紅酒,米飯之與紅薯,白鯨之與海蟹,白貓之與黑犬。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xí)題。
2、完成同步練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