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作業(yè)的職業(yè)安全技術(shù)和注意事項》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機械加工作業(yè)的職業(yè)安全技術(shù)和注意事項(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一、冷加工:
1、冷加工大部分使用切削機床,少數(shù)使用手工工具。機床的操作人員必須受過專門訓練,了解機床的結(jié)構(gòu)和性能,熟悉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操作前必須檢查機床各部位特別是轉(zhuǎn)動部分有無障礙物,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好可靠,各部位手柄是否放在原位,然后低速運轉(zhuǎn)3--5分鐘檢查運轉(zhuǎn)情況,齒輪和軸承上應有充足的潤滑油;
2、工作前應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長發(fā)者應戴好工作帽,且長發(fā)不得露出帽外;操作旋轉(zhuǎn)機床,嚴禁戴手套;
3、機床運轉(zhuǎn)時嚴禁變速和反向啟動,機床前后運行范圍內(nèi)不得站人,測量工件時要停車,加工長棒料時必須使用料架,離開機床時間較長時應停車,將所有操縱手柄放在“空檔”位置后拉閘。
4、 車
2、床:
①為防止切屑危害,對帶狀切屑可采用改變刀具幾何形狀使之斷屑的辦法;
②切削脆性材料或帶狀切屑折斷后產(chǎn)碎屑時,可設保護罩,使其不燙傷、割傷工人臉部;切削脆性工件時要戴防護眼鏡;清理機床的切屑應用鉤子或刷子,決不準用手去拉。在機床上安裝夾具必須妥善可靠,裝夾工件、刀具必須牢固。
③工件旋轉(zhuǎn)時不得用手試摸,不準用手來停止因慣性而未完全停止轉(zhuǎn)動的卡盤或工件。在拋光內(nèi)孔時,不可把砂布纏繞在手指上去拋光,鏜孔時不準用手指去摸內(nèi)孔或消除切屑。
④切削偏形工件時應注意平衡,裝牢平衡塊,切削速度不宜過高
⑤。切削細長的工件時,應使用跟刀架。切削一端不通的內(nèi)孔時,不要用嘴去吹切屑。取拿工件時,應將
3、棱角毛刺先去掉,以免傷手。
5、磨床:
在磨床上發(fā)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砂輪上飛濺出大量的細屑和塵末,砂輪的破裂和高速轉(zhuǎn)動著的砂輪傷及人體。因此,要合理地選擇砂輪,工作前仔細檢查砂輪有無裂縫,有碎裂現(xiàn)象的應該調(diào)換。
① 裝砂輪時應把兩面襯墊墊妥,固定砂輪的螺絲要擰緊。經(jīng)過兩分鐘空轉(zhuǎn)試驗后,才能正式開始工作。各種磨床均需要裝砂輪防護罩,操作者要站在砂輪側(cè)面,以防砂輪飛出傷人。②開始磨削前,必須堅固工件。測量工件或調(diào)整機床都應在磨床停車后進行。進刀不能過猛,防止燒傷零件,砂輪破裂,飛出傷人。③干磨時應裝置吸取磨屑或金屬塵末的吸塵器。
(6)沖床:
①沖壓加工中的斷指、傷手事故甚多。因此,
4、開車前要檢查離合器、剎車、沖模等是否完好。
②沖床必須安裝安全防護裝置,如腳踏板防護罩、雙手操作按紐裝置、紅外線防護裝置等,工作前應檢查安全裝置是否運行正常。腳踏板周圍不準堆放材料或沖件。
③工作臺上不準放置雜物。沖模應及時檢查,防止松動。
④沖小件時,如未安裝安全裝置或?qū)崿F(xiàn)自動化送料時,必須使用手動工具(如夾鉗等),防止手進入施壓區(qū),如工件卡在模子里,應用工具取出,不準用手去取,同時腳步應從踏板上移開。⑤裝置或矯正沖模時應將電源斷開。
7、剪床:
一部剪床禁止兩人同時剪切兩種材料。不得使手和工具進入剪刀剪切范圍。剪切完畢后必須切斷電源,等機床停止運動后才能清除床面上的屑末。有兩人以
5、上工作時,必須明確作業(yè)指揮,以協(xié)調(diào)動作。
8、銑床:
高速切削時必須設防護擋板,操作者戴護目鏡。嚴禁在切削的情況下,用手清除銑刀下面的切屑、檢查工件表面、用棉紗擦試正在旋轉(zhuǎn)的銑刀或在銑切中測量工件尺寸。工件、刀具、夾具都應夾緊,以防銑切時飛出傷人。工作臺的行程開關要緊固好,并調(diào)整準確。離開機床時間較長時,必須停車。
9、鉗工:
工作前應檢查工具有無破損、松動。使用電動工具應先接好接地線。在高處 作業(yè)時,應按規(guī)定佩戴安全帶和安全帽,并檢查梯子、腳手架是否堅固牢靠(梯子應有防滑設施)。上下兩層同時作業(yè),必須互相招呼,并把工具、零件放穩(wěn),以防止墜落傷人。
10、噴漆、油漆:
在噴漆、油漆
6、工藝過程中主要危害是中毒和著火、爆炸。因此,嚴禁在工作場地吸煙,應設有“禁止煙火”的明顯標志。在大量進行噴漆的場所,應有合適的通風裝置、防爆設施和消除靜電措施,防止混合氣體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爆炸極限。貯存和調(diào)漆間應符合防火要求,噴漆時,操作人員應戴防毒面具、口罩,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不要在工作場地喝水、進膳,也不要穿著附有有毒物質(zhì)的工作服到食堂就餐或回家。
二、熱加工:
1、熱處理:
熱處理是制造零件和工具的重要工序,熱處理的種類有退火、淬火、回火和化學處理等。根據(jù)其生產(chǎn)特點及其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情況,它具有熱、毒、煙等不安全、不衛(wèi)生因素。因此,熱處理的一般安全技術(shù)要求是:
①必須嚴
7、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否則容易發(fā)生爆炸、著火、中毒、灼燙等嚴重事故。
②熱處理廠房的設計、施工必須符合規(guī)定的安全技術(shù)、勞動衛(wèi)生方面提出的嚴格要求。
③為了排除有害氣體與灰塵,應安裝局部抽風、機械送風系統(tǒng)。
④為了達到降溫的目的,可以安裝各種吸收和隔絕輻射的裝置,如水幕、水箱、隔熱檔板等。設備要盡量做到密閉化、機械化和自動化。
⑤操作者必須按規(guī)定穿戴工作服、護目鏡、手套、防護鞋等。
⑥使用鹽浴爐時,若水分進入鹽浴中會引起熔鹽飛濺或爆炸事故,因此,工夾具及需加熱的工件必須烘干。添加新鹽時,同盟樣要預先烘干,然后再慢慢加入,以免熔液飛濺傷人。
⑦淬火油槽四周應保持清潔,無油跡,以免失火。工
8、作地點不要雜亂堆放東西,更不準吸煙或使用明火。油槽應該裝設一全能夠密閉的蓋子,以便一旦油著火時,可以很快蓋嚴,將火撲滅。操作淬火、回火時,都有要注意觀察油溫,溫度要低于油的閃點,金屬氰化處理時,必須帶上皮手套和防毒口罩,中途補充藥劑一寫要用長柄勺,經(jīng)氰化后的工件必須在硫酸亞鐵水溶液中進行中和后再少洗凈。
⑧禁止在工作場地堆放食物和餐具,著火時要用干砂撲滅。
2、鑄造:
鑄造生產(chǎn)工藝復雜,勞動強度大,有害物質(zhì)多,高溫明火,容易發(fā)生灼傷、爆炸、失火事故。因此,在安全技術(shù)措施上應盡可能地實行機械化,有良好的通風排氣設備或采用隔離、覆蓋、封閉、濕式作業(yè)等方法。操作者就職嚴格遵守各項作業(yè)的安全操作
9、規(guī)程,注意個人防護。工作場地必須設有夏季防署降溫設施、警告牌、急救箱等。在進行各項作業(yè)時應注意:
①在使用破碎機、磨碎機時,傳動、轉(zhuǎn)動部分應有防護罩或其它安全措施,并裝置吸塵設備,在運轉(zhuǎn)中不準取樣或鏟砂。
②清掃設備時,必須切斷電源。選用大砂箱時,應先檢查箱把、箱檔是否牢固。在造型或造蕊工作中,嚴禁在型、蕊下方進行操作,以防物體墜落而發(fā)生傷亡事故。
③稱料和加料時,要嚴防將爆炸物品、密封的中空容器和其它有害雜質(zhì)加入爐內(nèi)。在進行機械運料的路線附近,應設欄柵、警告牌或紅色警燈,嚴禁行人穿行。
④熔化槽,特別是出鐵坑、出渣坑等要絕對干燥,所用操作工具必須干燥、預熱。
⑤澆鑄前,要對鐵水包進
10、行詳細檢查,特別要注意鐵水包抬運和吊運操作時的安全和澆注時金屬溶液漏出的跑火事故。
⑥落砂和清理工作中應積極采取防塵措施,使用機械落砂、清塵。工作場所要經(jīng)常灑水。
⑦鑄造工人必須按規(guī)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帆布手套、眼鏡、鞋子、防塵口罩等。
3、鍛造:
(1)在鍛造生產(chǎn)中容易發(fā)生由機器、工具、工件直接造成的打傷、碰傷、刮傷和燙傷事故。由于有鍛錘、加熱爐等設備,工人處于震動、巨響、高溫和煙塵的環(huán)境下工作。因此,廠房的設計(包括降低車間溫度、排除爐煙和一氧化碳)、設備的布置、工作地點的合理化必須符合規(guī)定的安全技術(shù)、勞動衛(wèi)生方面的嚴格要求。設備的運轉(zhuǎn)部分,如飛輪、齒輪等位應設置安全罩,加
11、熱爐口旁設置隔熱板或水簾等。
(2)在操作時應注意:
①開始工作前要穿戴好工作服等防護用品,檢查所用的工具是否良好、齊備。設備開動前,應檢查電氣接地、保險防護裝置、離合器等是否良好。
②工作中應經(jīng)常檢查設備、工具是否有損傷、松動或裂紋。掌鉗工發(fā)出的信號要清晰、準確。鍛件傳送時不得投擲。不得鍛造冷料或過燒的坯料。
③車間內(nèi)主要通道應保持暢通,不得將熱鍛件、工具放在通道上。易燃口不可放在加熱爐或熱鍛件的近旁。
④工作結(jié)束時,必須及時關閉電門、氣門、油門等動力開關,將錘頭滑放到固定位置。
⑤為了降低勞動強度,防止傷害,提高效率,應盡量實現(xiàn)機械化,如胎模操作的機械化裝置、起重運輸裝置、鍛造操作機(通稱機械手)等。